育達科大

:::

到加拿大當交換學生 我的世界更寬廣 多遊系交換生吳立海專訪

「到了加拿大我便開始明白,或許事情沒有我想的如此複雜,或許唯一缺乏的不是我的能力,而是我一顆冒險的心。」。就讀育達科技大學的吳立海2017 年12月到加拿大當交換學生後,為自己的「學習履歷」增添豐富色彩。
This is an image
 
與吳靜宜老師在Douglas College (道格拉斯學院)校門口前合影。
 
    吳立海就讀多媒體與遊戲設計系,因為與系上一位吳靜宜老師的英語教學課程的互動,進而鼓勵他出國讀書圓夢,接第一次接觸到了學海計畫。
    學海準備、就是學習
    大二那年訂定了要出國的志向後,就開始了一年的準備,吳立海說,這段期間吳靜宜老師都在我的身邊幫助著我,並給我許多的意見,還有當時國際處的陳娟玫主任跟億萍姊都不斷的提醒我各個文件的繳交期限,加上當時系上老師跟主任們都全力支持我出國學習的事,讓我在申請學海獎學金上非常的順遂,同時也在吳靜宜老師的指導下,考出了多益850分的成績,這些大大小小的幫助在最後促成了我得以在教育部申請到全台第二高獎學金的契機,讓我能在沒有財務壓力下的狀況出國,有90%的關係都是因為有許多人熱情並不求回報的給予我幫助,而剩下的10%可以說是因為我的運氣很好。
This is an image
第一個月吳立海即獲得最佳大使獎
    志工活動開啟新視界!
    「剛到的一個月,真的都是在適應,學校上,生活上,以及社交上都給予我極大的挫折感」,吳立海說,當時沒辦法像在台灣一樣優游自在的應付身邊的所有事,在學校上,必須要習慣老師的教學方式以及不同的英語口音,在生活上,也必須處理不如台灣方便以及便宜的飲食文化,而在社交上,更是要調整自己怕生的心態,而更容易地去適應國外那有話直說以及外向的人文環境。
   「不論我表現的好壞,我都有嘗試過了,那便符合我當時出國的理念: Stepping out my comfort zone」,吳立海意想不到的是他做得很好,他說「為了要讓我自己更深入的體驗國外大學的文化以及校園生活,我報名了許多的志工活動,包含Student Union以及Student Ambassador,而志工的工作內容時常是以幫助新生去適應環境,帶領他們去認識校園,到其他高中去宣傳Douglas,這些都大大的增強了我與人的社交人力,還有公開場合用英語演講的膽量」,他在志工的團體服務的第一個月便被頒發最佳成員獎,以及受到許多成員的鼓舞,甚至到最後在離開加拿大前,許多成員也前來向他道別,鼓舞也增加他的自信。
This is an image
 
   吳立海(圖中)Student Union的年度聚會。
英語能力? 還是社交能力?
    吳立海說,其實起初我是因為要增加我的英語口說能力才到加拿大的,但我發現這樣的心態不但沒成為我的助力,還變成我的阻力,因為在國外能否生存並不是單單的看有沒有那個語言能力而以,其中還包括個人態度,以及社交能力,還有觀察能力,尤其語言能否進步為大的關鍵便是社交能力,語言要進步便需要大量練習;吳立海認為,能獲的這樣機會的最自然也最好的方式,便是交朋友,但是鑒於文化上的差別,要如何去吸引他人花時間與你相處,便是 要有積極的態度去主動認識他人,還要明白國外特定的禮節,最重要的是有自信,只要我們能夠展現那種隨和但是自信的態度,即使我們的英文不夠好,別人也願意與我們成為朋友。
This is an image
 吳立海(圖右)Student Ambassador的最後一場活動。
    心態上的轉變
    「我在出國前其實是很怕生的,只要是我沒嘗試過的事,那怕只是換條回家的路線都會令我感到不安,我總是窩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享受著我熟悉的事」,吳立海說在台灣的大學時,英文是很好的,所以總是可以獲得別人的讚賞,也讓我自己有許多的優越感,但是到了國外才知很多留學生,也是在資源很少的狀況把英語學的很好,甚至比自己好上許多,「我便開始明白,或許事情沒有我想的如此複雜,或許唯一缺乏的不是我的能力,而是我一顆冒險的心。」
This is an image
在最後一堂課,吳立海(後排右2)與來自各國的留學生合照。
    吳立海回想起當初出國前的心情以及遭遇,都與現在的所有感受截然不同,他說「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我對加拿大已經不在陌生也不再害怕,反之,我變得很習慣甚至是喜歡它,要離開前,我心中真的還有萬般的不捨,並非對環境或是學校不捨,而是對我所遇到的人,每個我遇到的人都有著不同的經歷,每個人都為了能夠留在加拿大做了很多的努力甚至是犧牲」,吳立海說,想到我是經由許多師長朋友的協助,才得以獲得教育部賜給我這如此難得的機會,我便時時刻刻的提醒我自己,要感恩,莫忘當初給我幫助的人,將來我也要以同樣的精神去幫助那些僅僅需要一個機會去發光的人。